如果人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联华证券配资杠杆,那么我们前半生的座右铭就是“别犹豫”,而后半生的信条则是“别后悔”。——奥格·曼狄诺,《读者》2025年7月号,2025年6月17日,华语流行音乐教父陈彼得的儿子陈与钟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发布了一张讣告照片。消息传开,人们才恍若梦中,那个总是笑意盈盈,吉他一抱就能闪亮全场的老人,真的离开了。
那位在舞台上总是精神焕发、才情横溢的音乐巨匠,仿佛永远年轻。谁能想到,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这个舞台。
这位音乐界的泰斗,借着40年的时光,谱写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歌:《迟到》《一剪梅》《阿里巴巴》《一条路》……这些作品,捧红了费玉清、刘文正、凤飞飞等一批歌手,成为春晚的经典曲目,也在KTV的歌单里代代流传。
陈彼得对音乐的热爱贯穿了一生,他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份事业。即便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依然在录制新歌,忙着策划新专辑。
然而,时间匆匆,他悄悄地离开了,在音乐的深处,轻轻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从贫寒家庭到吉他世界的霸主
展开剩余85%1943年,战火纷飞的成都,陈彼得在这样的环境下呱呱坠地。
谁能想象,这个带着嘹亮哭声的孩子,日后会凭借自己的天赋嗓音,开创华语流行音乐的新天地?两岁时,陈彼得随家人迁至台湾,开始了他在眷村的生活。
尽管家境贫困,年轻的陈彼得却从不抱怨。他喜欢在放学后飞奔回家,马上钻进卧室,打开旧收音机听各种类型的音乐——摇滚、布鲁斯、R&B,还有从洋洋大海传来的猫王与披头士。
尽管生活艰难,他沉浸在音乐世界中,仿佛忘记了贫困与艰辛。他没有学过英语,但凭着对音乐的热情,他背下了几百首英文歌,每当有空,他便模仿唱腔,琢磨旋律。
他年幼时,似乎就看到了未来的自己,音乐成了他生活的唯一动力。
成功大学毕业后,陈彼得曾短暂从事机械工程的工作,每天忙着擦飞机,给客户运送行李。工作繁重,收入微薄,每月仅1000台币。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在极度不满足中煎熬,为了排解压力,他常常请假参加电视节目录制。
尽管音乐是他唯一的安慰,但因频繁请假,他与单位的关系渐渐恶化,领导开始针对他,这也让他陷入了更深的困境。最终,现实的重压使得他辞去了工作,毅然投身音乐事业。
凭借着一副好嗓子与不屈的毅力,陈彼得进入了五光十色的歌坛世界。
勇于尝试,敢为人先
上世纪70年代,民歌风潮席卷台湾,华语流行乐坛掀起了创作浪潮。《童年》《橄榄树》成为了校园歌曲的代表。但陈彼得却觉得这些歌曲“太软”,他决定自己创作,打造属于时代的声音。
在摇滚、R&B等西方音乐元素的影响下,陈彼得融入中国民谣,创作了新的曲风。1972年,陈彼得凭借《含泪的微笑》正式进入创作领域,这首融合了摇滚、迪斯科、乡村摇滚等多种节奏的歌曲,一经推出便火速登上了台湾流行音乐的榜单。
凭着大胆的音乐创新,陈彼得为费玉清创作了《一剪梅》,让他在歌坛迅速崭露头角。而后,《迟到》《阿里巴巴》《也是情歌》等一系列风格各异的歌曲让他稳居歌坛顶峰,成为现象级人物。
虽捧红了无数歌手,陈彼得却始终低调得几乎让人忘记了他的名字。他默默无闻,却创造了无数音乐传奇。
在幕后推动行业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起,陈彼得开始成为台湾流行乐坛背后的推手。他为无数歌手提供了创作支持,帮助他们走向巅峰。而他自己,却始终甘心做那个“躲在音符后面的人”。
他捧红了费玉清、窦唯、崔健等一大批艺人,也为张行创作了《一条路》这一代表作。媒体评价他为“歌红人不红”,陈彼得自己却表示:“这正好。”
上世纪80年代,台湾演员的待遇普遍偏低,面对困境,陈彼得自掏腰包成立了艺人工会,致力于改善艺人的工作条件。由于繁忙的工作,他的身体开始不堪重负,最终在1985年,他在演出中因病倒下,经历了生命的危机。
重病后,陈彼得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调整生活方式。然而,音乐依然是他唯一的归属,尽管个人生活陷入困境,甚至经历过一次婚姻破裂,但他始终未放弃创作。
家人的支持与陪伴,尤其是妻子巴度的无微不至,让他重拾创作的热情,并在晚年再度迎来事业的巅峰。
用音乐回归,深情告别
尽管身体状况逐渐恶化,陈彼得依然活跃在音乐创作的第一线。2024年,他在81岁时站上B站跨年晚会的舞台,献唱《不由己》,这首歌曲打动了无数观众。
陈彼得的最后一首作品《这次我想抱紧你这样的你》由妻子巴度担任制作人,正是他送给她的“告白情歌”。然而,命运无情。今年4月,他因突发脑梗住进医院,仅仅两个月后,便在6月14日永远离开了人世,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陈彼得的一生,犹如一首跨越时空的乐章。从费玉清到窦唯、崔健,他的歌曲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他的故事和音乐,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如他自己曾说:“曲未终,人不散。”
如今,他的歌声依旧在空气中回荡,带着岁月的痕迹,仍在传唱。
发布于:山东省